close


 


(圖片借用自咖哩的部落格http://nuclear718.blogspot.com/2010/01/blog-post_19.html


 


 


前陣子看了部有關自由潛水的電影「the big blue」(中文譯成碧海藍天),這部電影透過一個喜愛自由潛水者對大海、朋友及愛侶的情感介紹自由潛水的面貌,影片末段,男主角的愛侶腹中已有了新生命,但他為了回應深海下的呼喚(或是自己的呼喚),仍選擇投海追尋自己的理想。


 


影片最後一幕,男主角準備下潛去尋找深海下的呼喚,但愛侶跪在他旁邊痛哭著說:「我已經懷孕了」、「我活生生地就在這裡呀」,言下之意,不解他為甚麼堅持要去追尋一個在她看來是虛幻不存在的世界。男主角不為所動,且把下潛裝置的啟動桿交給愛侶,最後愛侶心痛的說:「好吧,你去看看吧。」於是啟動拉桿,男主角因而下潛至深海,再也沒有上來。


 


導演盧貝松很成功地引起觀看者對此幕的情緒反應或糾扯,剛好格友咖哩刊出一篇相關文章,上週我們兩人在他的部落格來回了好幾圈,討論男主角最後選擇的「對錯」,討論的結果對我有一些啟發,複製於下(引用自http://nuclear718.blogspot.com/2010/01/blog-post_08.html?showComment=1263809811717#comment-c2231866222350511547),與大家分享。


 


牛爸提到...


咖哩好,我覺得追求自由潛水的記錄與一般運動追求破記錄(例如登山、長跑等)的狀況基本上是一樣的,不同的是,追求者個人的心態、動機,甚至是追求者個人的狀況。


例如碧海藍天中的那兩個男主角,姑且不管他們個人的動機、心態,如果有親人、小孩「需要」他們,且他們是不可替代的,他們這樣追求記錄或是追求夢中的境界(或許是理想)是否適合,我還有很大的空間。


如同影片最後,他的女朋友哭著說:「我在這裡,真實的一個人在這裡呀」。


如果沒有了對人的愛,那種個人追求理想的渴盼,即使成功,都可能失色。


 


星期一, 11 一月, 2010  


咖哩 提到...


牛爸您好:


 


一個作品已經寫好了,我就不能做太多的補充說明,這樣會壞了我的布局。


 


但是針對你提到的電影情節,我還是可以說一下我的意見,對於男主角自私的投入大海的懷抱,我不認同但很欣賞。


 


親人(父母、妻子、小孩....等等),每一個親人都會說他們需要另一個親人,這是所有人都同意的,但真心出自於愛一個人,是不是該支持他去追求他想要的!就像劇中那位女主角,雖然很悲痛男主角的決定,但最後一刻還是支持了他,我認為這女人的是真的愛他。


 


站在另一個角度思考,當某人想追求自己想要的事物時,也必須去衡量自己被家人的需要,有時候運氣好,可以在自己想要與被親人需要之間取得平衡,但並不總是運氣這麼好,這時候就要抉擇了,如果自己想追求的事物真的那麼的美好,美好到可以背負世俗的批評(不負責任的某某、自私的某某某),美好到可能毀了自己的親人,假如真的發現了生命中有一份那麼可貴的美好,那我會支持這個人勇敢的去追求。


 


每個人的價值觀都不同,許多人將自己的親人當第一,許多人多將金錢當第一,男主角把一種可能是我所謂的自由當做生命中的首要,只要認清楚自己要的是什麼,然後勇敢的去追求或保護,這樣在我眼中都是圓滿的。


 


星期一, 11 一月, 2010  


牛爸提到...


咖哩兄,謝謝你的長文,提醒我的迷思之處。其實近月,我正在想「人生的目的」是甚麼?因為我覺得自己除了「教養小孩」,好像沒甚麼目標,有時覺得有點迷惘。


 


但就電影情節處,還有點不解,透過一邊寫,一邊整理自己的想法,再跟你討論一下。


 


如果一個人認為自己所追求的是極其美好,不管代價如何,都值得去追求嗎?那不就是「只要我喜歡,有甚麼不可以」嗎?(基本上,可跳出法律層次,來到主觀價值層次)


 


我先推到極端,例如護鯨團體為了環保這麼高貴的目標,所以用炸彈刻意造成捕鯨船人員傷亡,基本上我是不贊同的。


 


如果你也不贊同,我們繼續往下推,如果有一個目標,我覺得極其美好,例如假設某人想從事某種工作,但身邊親人都反對,甚至老婆以生命要脅,這存在兩個部份,第一,這種要脅是不成熟的,只會加深問題的複雜性。第二、如果當事人的決定,對別人造成的影響不大(老婆要脅自殺,那是對方不成熟處,並非一般可接受的標準),那當事人仍大可以按照自己的決定去做。


 


換句話說,如果你的美好目標可能造成他人死亡(如捕鯨船被你炸掉),我們無法接受;如果只是造成親人傷心難過,即使對方情緒性反應,我們則可以接受。


 


那其份際在哪裡?或是說每個人的份際都不一樣?因為價值觀都不一樣。


 


邊寫邊整理思緒,我有點了解了,其中存在價值觀的不同,就像男主角尋求他的理想,即使讓所愛的人傷心,讓孩子沒有爸爸,他仍堅持要尋求他的理想。


 


但我的問題在於,男主角的確對於孩子是有責任的(不在於他在不在意別人對於他的批評,而是我覺得事情本身他就是有責任的),因此我不認同也不欣賞他為了追求理想,而撇棄他的責任(這和對方因為愛他而支持他的決定是兩回事)。


 


所謂責任,雖然也是很虛渺的,但就和道德一樣,也是支持社會穩定走下去的元素之一,一個社會的公民,可以決定他們要甚麼樣的社會,甚麼樣的責任,如果有一個比較負責任的社會,一般來說,大家會認為是比較好的。


 


所以,問題最後是,我認為的責任,別人可能不認為是責任,所以產生不同的價值觀。不知你的看法如何?


 


此外,我也不太懂,你所謂「我不認同,但很欣賞」的意義。


 


好像好久沒有用腦筋想東西了,想起來很傷腦筋。希望不會浪費你太多時間。


 


星期三, 13 一月, 2010  


咖哩 提到...


人追求夢想,是唯一正確的道路!


 


有人到老了會對自己的小孩說,當初要不是因為你們,我今天應該可以怎樣又怎樣,小孩面臨青春期難以管教時,特別容易聽到這種論調,我當初對你們如何,而如今你們這些翅膀硬的又如何對我,這才是對自己也對家人不負責任的說法。


我們喜歡和小孩相處,是因為我們本身就喜歡這種相處,我們原本就享受於做這樣的事情,所以我們去做,完全不是道德禮教告訴我們這是當父親的責任,因為這是責任所以我該如何如何,在我眼中就是如此而已,我絕對不會去想我對小孩的責任,因為當我開始這樣想的時候,我已經打從心底開始不負責任了,已經把對小孩的教育養成當做一份差事在做,這樣就本末倒置了,我們會主動親密的教育小孩這是因為我們喜歡,而且我們沒有因為這件事情去犧牲其他事,畢竟其他事情對我而言沒那麼喜歡,所以我寧可做我比較喜歡的這件事。


換句話說,『只要我喜歡有什麼不可以』如果按照我的廣義解釋,這並不事一句負面的話,反而是積極主動負責任的表現。


好幾年前的這句廣告詞,許多人以狹義的方式解釋,說這是年輕人不負責任的思想,如果要這樣狹義的解釋,也沒什麼不對,因為很多人的行事風格就是完全不把別人的感受放在眼裡,但我們不是這樣的人,我們會權衡其中的利害,然後選擇滿足自己並對他人干擾最小的方式,假如,不幸發生無法找到平衡點的衝突,那我個人會選擇滿足自己而非盲目的為別人而活,因為人是單獨的來到這世界上,也孤單的獨自死去,其實人到頭來真正陪伴在身邊的是自己,其他親人都是或長或短的人生過客,遇到那種完全沒有平衡點的衝突(這種事情我還沒遇過),我會選擇滿足自己的那條路。


再回到小孩教育的這個例子,教育養成小孩其實在我眼中不是全然負責任的事情,講難聽一點,我們怎麼知道自己的教育養成方針是不是誤了他的一生?我們主動的教育養成他,某一個面向看來,難道不是在滿足自己的私心嗎?然後順便也滿足了自己盡為人父責任的私心?我們怎麼確定自己對他的熱情真的是正確的呢?我們都不確定自己的思想是不是正確了,難道還可以大言不慚說自己在負責任嗎?


現在的我,沒辦法體會到男主角為大海拋妻棄子的心態,我只是沒辦法體會,但我不否定他心之所嚮,我們也絕沒有資格可以批評他,因為我們未曾站在他的那個點上去看世界,現在的我一部分的重心擺在家庭,所以不太能認同他的行為,但是基於追求自己心所嚮往的事物,這點我是欣賞的。


 


所以這確實是價值觀不同所導致,關於人們說的法律、道德禮教、責任,這些全都是不敢邁步向前的弱者或者不負責任的說詞。大約就是所謂的『歡喜做、甘願受』,人為的規範從來不是影響我做事的因素。


 


假如現在時間點拉回滿清末年,有一天我揹著小孩在中國的菜市場上買菜,看到孫文站在一只破箱子上,扯著嗓門號召人們站起來推翻腐敗滿清對中國進行徹底的革命,使廣大的中國人可以得到民主與自由,我會立刻把小孩放下來,要他跟著媽媽回家,我當下剪了辮子立刻跟上孫文的腳步。以當年革命烈士犧牲的速率,我應該很快就會掛點,但我個人認為在那樣的亂世,這對小孩也是一種教育!


 


星期四, 14 一月, 2010  


牛爸提到...


咖哩好,有些論點仍無法完全認同。


 


一個雇員領薪水,他就必須向老闆負責;一個業者和人定合約,他就必須按照合約內容向客戶負責。這就是一種責任,這種責任的形成,來自於這個社會的共識,這和他是不是樂在其中是兩回事。


 


因此,當兩個人製造了一個新生命,父母需不需要為這個新生命負責,端視每個地方的文化而定,在某些地方,可能由整個族群負責或由國家負責,在某個地方可能由孩子自生自滅,但從目前大多數國家的「文化」下出發思考,我認為父母如果對這個新生命負責,整個社會會比較好。(這就好像說,大家訂出一個規矩,就是你所謂「人為的規範」,不要使用暴力,會對社會比較好的共識一樣)


 


這樣的負責,並非不敢邁步向前弱者的說詞,也不是受到禮教的約束形成,某種程度上,如果一個人為了這樣的負責,願意捨棄個人的夢想,反可能是更勇敢的。至於為一個家庭或小孩負責,和他喜不喜歡所負責的家庭或小孩,或是他的教育方針對不對,則是兩回事。


 


當然我們還可以再討論負責的內容是甚麼?例如,你說一個人跟著孫文赴義了,那是一種負責的教育;如果再推到電影中男主角追尋夢想的做法,是不是也是一種負責的教育?


 


先說第一種情況吧,如果一個人跟著孫文赴義,他的老婆、小孩都可以得到基本的照顧,和他的老婆、小孩都面臨生活無以為繼或更遭的窘況,兩種情況必然是有差別的。否則,如果夫妻兩人都為了夢想一起赴死,孩子沒人照顧,那不算不負責任嗎?


 


接著、我也想到有關夢想的內容是否有高低之分,俗話說「死有輕如鴻毛、重如泰山」,這雖然是從你所謂禮教上的標準來區分,但是不是有其道理?例如,一個人為了建立民國而犧牲,一個人為了達成自己登山的理想而犧牲,抑或是電影中男主角為了他融入海中的夢想而犧牲?假設三者都是追求自己的夢想,其中有無高低之分呢?


 


我想站在孩子的立場來想這件事,如果我是個遺腹子,當我長大後,我或許可以理解並認同第一者可能是為了更多未來的人,包括我自己在內而犧牲;也可以理解第二者為了追尋自己的極限夢想,卻不幸而犧牲;但卻很難理解,第三者為了追尋自己的夢想而「自殺」,我用這個詞來凸顯其中的差異。


 


「人單獨來到這世界,孤單獨自死去,到頭來陪伴身邊的是自己」,如果再回到「與孫文一起赴死」的景況,請問為甚麼要赴死,還不是有個夢想,而那個夢想絕非只有自己,而是希望有更多的人,能夠活在更好的世界。


 


二、「我們未曾站在那個點上去看世界,所以我們也沒有資格可以批評他。」從這個邏輯來看,那是不是變成沒有一個人是可以批評或討論了,因為,沒有一個人是完全和另一個人站在同樣的點上。


 


當然,或許一隻麻雀無法理解一隻老鷹,可是如果老鷹必須和麻雀生活在同一個天空,共同維持一個天空的美好,老鷹有義務盡量讓麻雀知道他的想法,麻雀也有權利努力了解老鷹的做法。


 


星期四, 14 一月, 2010  


咖哩 提到...


親愛的牛爸:


 


如果你要討論很低層次的技術問題,好比說和人家打了契約,有履行契約內容的責任,我會說,是阿,這要負責。但這並不是我和你在討論的責任,我一直以為我們是在討論比較哲學面的。


 


把小孩生下來扶養成人,這符合社會期待,也是一般人口中所謂的責任與負責。


把小孩生下來,棄養小孩,這不符合社會期待,也是一般人口中所謂的不負責。


 


以上兩點我同意,這在我眼中是比較下層的思想,為了和一般人溝通,我也會用這一類的語言,如果你是要聽到我講這樣的話,我也同意呀!


 


底下我要講的,是我一直以來以為我們在討論的層面:


你覺得什麼樣的方式是高或是重如泰山,那是你自己想的,別人可不一定要這樣想,不同想法的人有不同的作為,這是很自然的事情,任何人,只需要問自己的行為有沒有符合自己的期望,有,那很好有個圓滿的人生,沒有,那就遺憾兼後悔了。


有一個自殺死於大海的老爸,兒子會怎麼想,怎麼想,這不是你想或我可以想的,你不是他兒子呀!他老爸最後做了另一個選擇,會更好還是更差,這不是人可以回答的問題,有老爸的小孩長大還是有變成社會毒瘤的可能性,這不是你我說得準的。這麼一個巨大的非線性系統,處處充斥著蝴蝶效應,哪一個決定會比較好,哪是人類這樣想當然耳的簡單思想可以參透的。


就像當年有人跑去革命,跟到毛澤東可能沒事,跟到姓蔣的,兒子若留在中國,現在他的父親很有可能被人稱為漢奸,若跟到姓汪的,那是在任何華人社會都被當漢奸的兒子,在那樣的社會氛圍與教育下,他可能壓根不會明白自己的父親為什麼被稱作漢奸,他只知道自己從小被人嘲笑欺負,你說這對小孩好還是不好,你可能立刻想出答案,但我不敢確定耶!優略高低全都是人主觀去做出來的分辨,特別是一群人做出來的就更恐怖了,因為有人會誤把這些事情稱為對、錯或者分高、低,說穿了,就是要去符部分人的期待,你願意符合其他人的期待去行事走完自己的人生,或者你不願意,『我覺得都好』,只要你自己順著自己的意思就是好事。


又回到技術面,如果你願意符合其他人的期待,這對於你在這些人的團體中是比較好生存的,我完全同意這點,因為當你沒有符合某些期待時,嚴重情況,很有可能被這群人抓去關(這種依大家期待定下的規則叫法律),但如果你想革命,你就必須打破許多期待(法律),你說打破這些規則好不好?革命建國好不好?我不曉得耶!只是那個當下我還是會順著自己的心意去做出決定,但你真的問我,怎樣比較好,那是永遠沒辦法回答的問題(當年直接被八國聯軍攻佔,中國直接分八塊成為歐美日這幾個國家的一部分,或許比較好,老百姓可以死得比較少,也許吧!誰知道哪個真的會比較好?優略高低分得出來,全是假的)


 


如果你要用社會大部分人的期待去分對錯高低,那我無話可說,因為那根本不必討論,事情清清楚楚的,反正就是拋家棄子去投海不對嘛!我同意這樣的結論是比較符合大部分人的期待,其實不要說電影,我自己就是這樣,我每一次潛水,這些年來每一次潛水,家人都反對,家裡家外所有親人聽到全都反對,一直到今天也是如此,你說該不應該,不應該呀!不孝順呀!不愛家呀!不愛妻子呀!我完全同意,依照社會大部分人的規則,給我這樣的評語,我欣然接受,但我還是要繼續自由潛水,我能做的就是替自己保足夠的險(我向保險公司確認過,我出意外是會理賠的),其餘的,任何關於不負責任的帽子都可以往我頭上戴,ok我接受!我既然敢做這個決定,這些帽子我就戴得心安理得,如果我因為這些帽子,而不敢追求自己自由潛水於大海的心,我可以確定一件事,我一輩子都無法原諒自己的懦弱。


 


ps:當年革命的人,只有檯面上少數幾個人的家眷有受到照顧,其餘喊不出名字千千萬萬的熱血份子,都是國未破家先亡了。


 


ps2:天空很大,如果麻雀硬要去了解老鷹,那還得問問麻雀有沒有那樣大的思考格局去了解。


 


星期四, 14 一月, 2010  


牛爸提到...


咖哩好,謝謝你願意花這麼多時間和我討論,雖然我還是分不清你所謂的技術層面和哲學層面有甚麼分別,我會再仔細想想。


可我也覺得被你所誤解,特別是你所強調「符合大多數人的期待」,我的原意並非如此。無論如何,我最後嘗試做一個釐清。


 


一、 你所說的「滿清末年」和你自己的例子,我都沒有異議,我只是就電影中的個案,表達對男主角做法的不認同,想法很簡單,就是男主角創造了一個生命,我覺得男主角已有一個「責任」思索新生命的未來。這個狀況、程度和滿清末年及你自己的例子是絕然不同的。這個思考單純是我的價值觀,只是你不認為如此,那大概就是我們之間的差別。


二、 另外,假設「負責」(姑且用這個名詞)了,孩子會比較好嗎?你用了一些例子說明最後結果常非我們說得準的,但如果這麼推,當下我們就沒有辦法對任何事件做任何的評論、意見或討論了,因為我們永遠沒有辦法知道每一件事情的影響。


三、 老鷹如果自己高飛,對他人不造成任何影響的話,麻雀不用去了解他,但如果老鷹高飛卻可能為麻雀帶來「負擔」的話,我認為老鷹的高飛就不是那麼理所當然了。我可以理解,老鷹已經盡量避免去傷害麻雀,但難以平衡時,有老鷹選擇仍然高飛,有老鷹選擇不飛,各有各的理由。但選擇不飛,並非只因為「符合大多數人的期待」,他可能是愛麻雀。


 


星期五, 15 一月, 2010  


咖哩 提到...


親愛的牛爸


 


我知道你要說的是什麼,但我一直沒讓你明白我的意思,這是我表達能力上的缺陷。


 


我換個方式很簡潔的說好了:


 


你和一般人的觀念一樣,愛小孩、愛家庭,但劇中的男主角,和一般人與你不同,他愛大海勝於家人。


 


這只是不同!沒有高低優劣的差別,如果,認為這其中有高低優劣的差別,那我覺得這才是人們會有紛爭與歧視的來由,總以為自己那一套才是高的才是優的才是正確的,然後給不同的另一方貼上負面的標籤,這是人類為何戰爭的主因!!!


愛小孩有比較正確?愛自己創造的生命比較優?這樣才叫負責?


大海創造陸地上所有的生物,不要說當初生命的原始形式從大海這塊生命湯誕生,就說今天,大海仍然餵養著所有的陸地生命,怎麼會有人可以愛其他勝過愛海呢?這太不負責任了,大海創造生命卻被生命當做娛樂和丟垃圾的場所,而且最愛是海,為海痴迷,竟還要被評為不負責任。


 


你批評男主角不負責任,那他是不是也來批評你對大海用情不專呢?


 


你有發現嗎?這就是紛爭!


而且毫無意義,每個人會依照自己的價值觀選擇自己的路線,不是符合社會大部分人如你這樣的期待就是高、就是優、就是正確的!這種觀念我個人認為是很要不得的,大家必須對不同的另一群人投以包容、同理、同情,即便那是一群好小撮的人,這樣我想才是對大家都好的方式。


 


希望用這樣簡短明白的方式,可以讓你見識到一種不一樣的思考方式。


 


星期五, 15 一月, 2010  


咖哩 提到...


親愛的牛爸


 


『二、 另外,假設「負責」(姑且用這個名詞)了,孩子會比較好嗎?你用了一些例子說明最後結果常非我們說得準的,但如果這麼推,當下我們就沒有辦法對任何事件做任何的評論、意見或討論了,因為我們永遠沒有辦法知道每一件事情的影響。』


 


精確來說,是,我們永遠沒辦法知道每一件事情的影響!


如果你有這個觀念,你就上了第一堂非線性動力學的課了!


 


星期五, 15 一月, 2010  


牛爸提到...


咖哩好,你這麼說,我大致就明白了。


重點應該在於,我可以堅持我的價值觀,但在論斷他人的時候,必須很謹慎,特別是有些自己難以理解的狀況。因為如果一不小心,重者形成法律迫害,輕者輿論圍剿,這些對於一個社會培養自由心靈的風氣都是不利的。


 


咖哩,這些討論過程,我可以刊在我的部落格嗎?我覺得蠻珍貴的。


 


還有,有關你所謂非線性系統,我還是有意見,但正忙,休息一下,過兩天再來請教。


 


星期六, 16 一月, 2010  


咖哩 提到...


親愛的牛爸


 


只要貼上原出處的連結,非常歡迎轉貼。


 


很多道理我明白,但平日生活我還是經常犯自己明知的錯誤,就算是大家共勉之吧!


 


關於非線性動力學的問題,你可以去看一部叫做『蝴蝶效應』的片子,裡面把蝴蝶效應演繹得蠻好的。


很多極短期的事情,是我們稍微可以掌握的,但是對於小孩教育養成這種非常長遠的事情,不是我們或者教育學專家可以掌握的,雖然如此,但人類的習慣還是會煞有其事的做長遠規劃......


事情的長期發展,還是可以討論,但不必很篤定,也不可能很篤定,絕對不是說當老爸的用心陪在身旁,小孩就會順著老爸的『長遠計畫』發展,要是這麼簡單,人類的學術領域裡面就不會有教育學了。對我個人而言,我陪伴小孩,是因為我樂在那個當下,對他的長遠規劃我很少去想,也沒有把握.....


 


討論告一段落,我覺得自己最大的收穫,就像上文提到的,對我所不認同的做法或人物,只要他們的做法沒有惡意,我應該在論斷、批評時更加謹慎,特別是有些自己難以理解的狀況,更應留一點空間,因為如果一不小心,重者形成法律迫害,輕者輿論圍剿,這些對於一個社會培養自由心靈的風氣都是不利的。


 


後來,咖哩整理了一個懶人包出來(第一次聽到這個名詞),一併複製如下(引用自http://nuclear718.blogspot.com/2010/01/blog-post_19.html


 


盧貝松導演的碧海藍天(The Big Blue),可以說是全世界自由潛水人必看的一部電影,推出當時是1988年,二十多年後的今天依舊有不少人關注與討論,這大概就是經典電影的魅力。這部電影將自由潛水的技術面一直到心靈層面都做了很貼切的詮釋,如果你未曾接觸過自由潛水,看了這部電影後,對於男主角有些不能理解,那就暗示著這部電影的成功,因為這種不能理解,就是自由潛水這項運動帶給一般人的初步感受。


最近和牛爸在部落格上,漁人第十一話的問與答裡,針對男主角最後的決定有一連串的討論,因為我的表達能力比較差,所以經過好幾輪,才終於明白自己該怎麼說出心中的想法,基於網路上的傳統,我一定要來丟個懶人包,讓大家明白我們那一長串到底在說些什麼:


 


看過這部電影的人都知道,男主角最後以一種類似自殺的方式,追尋對於大海深處的愛,備受爭議的是,當他做此決定時,她的愛人正懷著他的孩子,她跪坐在潛水平台上哭泣著請求他留下,他毫無所動,甚至還請他的愛人為他啟動沈入深海的下潛開關,最後,他的愛人支持了他的作法,噙著淚送他最後一程。


不只是牛爸,許多人都對這一段有些意見,甚至身邊有朋友對這樣的結果嗤之以鼻,總覺得這不過是電影為了戲劇化的一種手段,男主角是一位為了大海而拋妻棄子的男人。絕大部分的人,沒辦法接受這位男主角的作法,有些人天生對任何可能發生溺斃的水體都沒有好感,平日懼而遠之,更不要說去理解『水面下比較好』的這種感受。我覺得同樣的一部電影,當然會引發許多不同的感想,不過就我個人的主觀而言,我不覺得男主角這樣的作法有什麼關於對與錯的問題,我們看男主角是拋妻棄子尋求自盡的負心漢,那男主角看我們這些衛道人士,不也是拋棄大海的罪人嗎?大海雖是一片廣大的水體,但對於陸地生物,無論在當今生態或者遠古的生命演化裡,大海扮演何等重要的角色大概不需要我贅言了,而人類如今又是怎麼對待這片堪稱母親的巨大水體,污染、掠奪也許並不直接與你關連,間接的來說我們卻也不敢大言不慚的撇清罪責,她在各位的心中難道只能被稱為一種夏季的戶外娛樂場所嗎?劇中男主角最後做出了選擇,我很欣賞這點,反觀我們自己呢?我們也做出了選擇?還是我們根本沒有選擇的勇氣,而持續抱怨著自己如何的『被迫』?


 


劇中的男主角,現實生活中真有其人,而且名字一模一樣就叫做『Jacques Mayol』,此文章的插圖就是他本人(致力於海豚保育),這個人被稱為現代自由潛水之父,他將類似瑜伽的呼吸法帶進這個圈子,提昇了自由潛水的自由度,在他之前,自由潛水人如劇中另一個真實人物Enzo,運用的是一種叫做超呼吸的呼吸法,現在已經被潛水醫學證明超呼吸是欺騙自己的危險作法,比起一般的呼吸法更容易引發淺水昏迷。Jacques Mayol同時也是第一位自由潛水深度超過一百公尺深的人類,現代接觸自由潛水的人,大抵上都還延續著他提倡的自由潛水精神。現實生活中的他,在2001年耶誕節前自殺於義大利家中,享年七十四歲。盧貝松導演當年拍這部電影時,大概萬萬沒想到,劇情的結局竟然有點預言了十三年後Jacques Mayol的生命終點,或者是,1988年Jacques Mayol在協助拍攝此片時,心理就埋了一顆對自己生命了結的種子,這些我們不得而知,但如果你問我的意見,我依然會說『不認同,但很欣賞』。


 


底下我節錄一段這部電影的台詞,台詞背景是在恩佐(Enzo)因溺水被救起,一息尚存躺在潛水平台上與男主角傑克(Jacques)的對話,講完這些話後,恩佐就失去意識.........


 


恩佐:你是對的。


傑克:關於什麼?


恩佐:海面底下確實比較迷人,海裡是一個更棒的地方。


傑克:別再說了.....


恩佐:把我推回海的深處吧!


傑克:你不要再說了,我做不到.......


恩佐:傑克.....帶我下去吧!....拜託......


 


Enzo: You were right.


Jacques: About what?


Enzo: It's much better down there... It's a better place...


Jacques: no...


Enzo: Push me back in the water...


Jacques: No, I couldn't...


Enzo: Jacques... Take me back down... Please...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牛爸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