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上下圖均為故宮兒童學藝中心的搭橋模型,蠻適合小學生玩的遊戲,又可得窺先人的智慧)






 


年前某日和一個朋友帶小孩到故宮玩,沒有進去主展場,只到展場旁一個好像是「兒童學藝中心」的空間,裡頭除了兩段有關故宮國寶的卡通影片(每段約15分鐘,相當生動),也有不少各種動手、動腦的設施,頗適合小學生玩。


 


其中兩個操作最讓我印象深刻,那是仿照清明上河圖中兩座不用支柱的橋樑,故宮把不同搭建方式的兩座橋,簡化為簡單的模型,設計了模型材料讓小朋友從組裝橋的過程中,習得先人搭橋的智慧與力學的概念,即使學不到甚麼力學概念,組裝過程本身就是一項很好玩的遊戲。


 


朋友的小孩一看到這兩項操作,馬上就被迷住了,然後只看到他在那邊摸東摸西的研究,經過一番努力,約15分鐘後終於在服務人員的協助下順利完成,那座不用支柱的木橋還真的很有趣,古人的智慧實在叫人歎為觀止。


 


接著,朋友的小孩馬上又轉往組裝另一座拱橋,這座拱橋雖然很簡單,但如果沒有參考組裝指導,包括我在內的很多大人,可能也沒辦法想出來,朋友的小孩在工作人員稍稍指點下,很快也把橋組了起來。


 


我覺得這個遊戲很好玩也很有意義,馬上去叫以理也來試試看,以理走近一看,擺設不到一分鐘,發覺很難,馬上放棄走人,任我好言相勸、鼓吹,他也不願再試了,問他,他只說:「很難,很無聊、不喜歡」,驀然,心中一陣失望,但我沒強迫他,就讓他離開去玩他想玩的。


 


沒多久,以琳也靠過來了,我問她要不要一起來蓋橋,但她顯然認為自己沒有能力蓋橋,雖然看著橋,但有點畏縮,我極力鼓勵她,要和她一起蓋橋,她也願意嘗試。


 


看著蓋橋說明,我們把木棒一根一根的往上堆砌、組合,期間一度工作人員前來幫忙,最後終於把木橋組裝完成,接著我們又去玩另一座橋,在我的幫忙下,她順利的搭建完成,她也很興奮,我一直鼓勵她的能力,希望能讓她更有自信。


 


看著朋友的孩子如此積極,再看看自己的孩子(以理),碰到一點困難就放棄,不願嘗試,心中其實有點低沈。特別這並不是第一次,例如,有次我在教他怎樣把椅子搬進去一個狹窄的門,我把門關窄一點,想讓他動動腦,想出先讓椅子的兩隻腳進去,轉個彎再換另兩隻腳進去,但他連想都不想,一直不耐煩的說,把門打開就好了,為甚麼要那麼麻煩?又有次,把一個公車的圖案拿給他看,讓他想想車頭在哪邊,他也只想了十幾秒,發覺想不出來就放棄了。


 


每次看到他這麼容易放棄,心中總是有點失望,不過那天轉念一想,如果今天是釣魚,再怎麼困難,以理大概也會想辦法去解決,例如去年初他釣到一隻牛港,卻不小心讓牛港跳進消波塊的縫隙中,縫隙很窄又很深,魚又掉進角落,被許多雜物蓋住,我看看覺得不太可能拿得到了,不過以理不放棄,把米諾(附鉤子的塑膠假餌)垂放下去,再想辦法讓鉤子去鉤魚。我對他說,這行不通的,因為雜物很多,米諾不僅鉤不到魚,還會鉤到雜物,連米諾都拉不上來了。


 


不過他不聽我的話,堅持要試試看,我也由他,他試了幾次,最後竟然被他鉤到了,只見魚緩緩上升,只是上到一半時,不知是沒鉤牢還是碰到雜物,魚又掉了下去,這次掉得更深,魚身幾乎都看不到了,只剩下一點點魚尾露出外面,我想大概更不可能拿上來了,沒想到以理還是不放棄,一試再試,最後竟然被他鉤上來了,我們兩都很高興,特別是我,除了高興,對他的堅持還有很多的訝異,我問他那麼難,怎麼沒有放棄,他說︰「那是我釣的魚呀。」此後,我常用這件事來鼓勵他的堅持、不輕易放棄。


 


另一件事就是他的學琴。大約三年前開始,每兩週有一天上午我們全家會一起去安養院探望老人、病人,陪他們聊天,唱詩歌給他們聽,持續兩年多,直到去年九月因我工作變動才暫時停止。一位同行的朋友,看到兩個小朋友這麼努力,去年初起決定義務教小朋友彈鋼琴,


每週各半個小時。


 


學了半年多後,以理開始有了興趣,特別是這幾個月,根本不用我們催他練琴,他每天想到就跑去彈琴,一彈大約從15分鐘到30分鐘不等,一天會彈個二到四次,前幾個月他聽到隔壁有人在彈李察克萊德蒙的「夢中的婚禮」,他覺得很好聽,竟然要求我們幫他找出譜來,我們在圖書館找到了譜,不過這對學琴不到一年的以理來說,實在太難了,但他不放棄,竟然自己每天按著譜練,兩個月下來,竟然也能夠雙手彈出一大段了,不只是我和牛媽都覺得不可思議,連教鋼琴的朋友,都以為他還有另一個老師在教,否則怎麼進步那麼快。


 


兩相對照,很顯然的,以理的嘗試性存在著某種極端,在某些他沒有興趣的部份,他連想都不願意想,也不願意嘗試。而我在意的,卻是他的態度,那種求新、好奇的態度,這應該是在家自學的目的之一,可是,這樣看下來,他的好奇與求新,似乎只在他有興趣的部份,如果他有興趣的部份又很少,他就可能喪失很多學習的樂趣了。換句話說,我要做的,大概就是盡量「培養」他的興趣。


 


 


孩子就是這樣,有積極、向上的一部份,也有讓人嘆氣的一部份,身為家長,還能要求他甚麼?如果因為孩子的表現不佳而沮喪、嘆氣甚至責罵,不僅對事情沒有幫助,反可能對孩子有負面影響,不如看他有的地方,鼓勵他的好表現,孩子有了鼓勵,就會有更大動力做得更好。


 


回到最初的教育理念,你希望孩子成為甚麼樣的人呢?愛因斯坦、費曼?科學家、企業家?還是只要是一個健康、自信的人?常常藉此提醒自己,或許加在他身上,以及加在自己身上的壓力,就沒那麼大了。


相關文章:接納孩子的不足與缺憾尊重與強迫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牛爸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7)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