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上上月和一個也是實施在家自學的美國父子去東北角釣遊,事後他們邀請我們全家去他家吃晚餐,雖然語言不怎麼通,還是比手畫腳聊了一下,我問他們來台灣四、五個月,對台灣最深刻的印象是甚麼?他們家媽媽說:「在街上很少看到孩子,很奇怪,不管是小學、中學學生,即使是放學時間,也很少在街上或戶外看到,他們好像放學後又鑽進另一間教室了。」


 


每天送姊姊上下學時,都會經過以理學籍所在的小學,校園圍牆上設置了近二十個壓克力牌子,上面寫著各個安親班、美語班的名字,放學的學生就在各個班的牌子前排隊,各個安親班、美語般的接送車輛也都停在旁邊,然後把滿滿的學生塞進廂型車裡,開到另一個地方上課,難怪這位美國媽媽會說「街上看不到學生」。


 


我還記得小時候,校園裡的牌子是太平里、中山里、新生里、安樂里…等,放學時間每個人就按照自己住家的里別排隊,依次走路回家,而今變成了安親班的牌子,從牌子的轉換,大概可以想見社會變化的走向。我們家的在家自學,卻剛好違反這股變化的走向。


 


最近一個朋友得知我們家的小孩在家自學,非常擔心地要我們趕快送小孩回學校,她講了很多理由,除了最常見的群育、人際互動等憂慮,另一項就是小朋友在學校各科都有固定的進度,例如小二就背九九乘法表,且有教具、實驗課等配合,反觀她看我們家上課時間很短,這樣下去絕非長久之計。


 


這位朋友雖然認識不久,建議的出發點都是為我們好。她看到我們每週一天釣魚課,每週日上教會,週六又常得去天使心基金會,認為我們沒有甚麼時間教小朋友讀書,而且也不可能樣樣皆通,才建議我們趕快送回去。


 


其實,這位朋友只知道我們家的一點作息,如果她知道我們家真正上課的時間,每週可能只有兩、三個早上,她可能會嚇得倒地昏倒。我在回給這位朋友的信件時,特別提到有關「進度」的事。還記得以理要上小學時,原本申請學校的校長特別要我依據教育部編撰「九年一貫教育學程」中,每個小孩小一上、下學期應該學會甚麼的進度,據以安排以理的課程,校長認為這些進度都是專家研究出來、一個孩子「應該」學會的東西。


 


我當然知道,這是專家們研究出來一個大致的標準,然而,卻不應該是唯一的標準,因為每個小孩子資質、特性、學習能力都不同,進度當然可以不一樣,特別是在家自學應該更有彈性,例如學校小二學九九乘法,在家自學可以安排小三、小四再學,也可以安排小一就學,當然像英國夏山學校那種國小都不教課業的學校,當然也可能小學都不學了。


 


以理這兩年來的在家自學,大致還是跟著學校進度走,但包括「釣魚課」、「醫院志工」、「爬山課」等,讓他有跟一般孩子大為不同的經歷,雖然我不知道對於他未來有甚麼影響,但至少目前他很快樂,而「快樂」不是小孩(也是大人)生活最重要的事之一嗎?


 


附註:其實,最近我的確有了一絲送小孩回學校的念頭,因為我和牛媽的父母都已年長,不時需要我們幫忙掛號、陪同看診以及處理家中大小雜事,能夠全心教導小朋友的時間確實不長,同時也擔心我們情緒控制不佳,整天和孩子相處反而對他們有不好的影響,但是,和牛媽討論之後,我們仍然決定,還是先堅持下去再說。


 


希望孩子別給我們毀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牛爸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7)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