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我愛在家教育              廖年明


原文請見http://tw.myblog.yahoo.com/homeschooling-happyland/article?mid=4&sc=1#30


 


當老婆告訴我她有感動想要做在家教育,我的腦門如五雷轟頂,從小是資優生的我,是喝九年國教奶水長大的,我不覺得台灣的教育已糟到需要親自操刀,直到聽完王海文牧師在家教育的分享,再看到王牧師那群充滿生命力的孩子,我發現在家教育可以是一個選項,漸漸的我對它充滿憧憬與幻想,於是我們一家六口毅然決然走上在家之路。


在一開始我們夫妻倆曾經有一段長談,究竟我們想培養出怎樣的下一代,我們希望孩子能與神同行,因為認識神是智慧的開端,孩子具有喜樂,慈愛,正直,積極的品格,同時能夠認識自己,找到自己的天賦,天命及興趣。我們的在家教育理念是:


1全人教育


  培養一個完整的人,而不是擁有力量的怪獸。


2培養自主學習能力


  喜歡學習,有能力自學,父母只是學習過程的協助者,隨著孩子的成長,我們將漸漸的放手。


3以興趣為出發點,實用為考量,以運用代替考試


  例如碰到豪公升我會跳過,因為我只用過cc,沒用過豪公升。


4把握機會教育


  學校教育的特色是有系統的實施,完整的教學時程及教案,在家教育的特色則在生活即教室,更重在體驗及當下經驗的統整,我們以為系統的知識固然有用,但是內在的經驗更是無價,所以我們不急著給孩子填充一堆知識,所以在學科方面我們只設定低標準,只要跟得上學校進程,但是我們卻願意多花一點時間陪孩子一起觀察,一起感覺,一起對話,例如紫倉鼠死了,那天早上我們陪孩子一起難過,一起看傳道書,一起分享心得,一起體會生也有時死也有時,學習珍惜相處的時刻。


5吻合未來的需要


  教育是為未來培養人才,未來是知識庫爆炸的時代,所以未來最需要的是有創意,問題解決能力,團隊能力的人,所以從小我們即開始培養孩子plan do check action 的能力,他們要做每日生活計畫,旅遊要做專案規劃,每週有人值星,帶領團隊幫忙作家事,創意教學也無時無刻進行,例如在車上玩奇怪香蕉接龍,在家做空中炸蛋專題,用20根吸管讓蛋從2樓投下不破,做骨牌專題,運用家中可用材料,做一套骨牌,專題做完還要簡報,同時彼此還要互相肯定及回饋。


     在家教育意味著孩子的體育、智育、德育、靈育都將由父母一肩擔起,然而對我們夫妻而言卻是一種享受或娛樂,跟孩子的互動時間增加了,也因為我是校長,所以我可以盡情的規劃孩子的課業,我們讓孩子循著興趣提早走向專業,小六的嘉路喜歡戲劇,所以去上藝大的戲劇班;佳佳喜歡美勞所以上了許多美勞的課,近期還參加真理大學的烘焙班;嘉勒則是多才多藝學什麼像什麼,尤其是體育方面,所以他上體操,攀岩,武術,空手道,網球,足球。


     在家教育的好處雖然「罄竹難書」,卻也有許多挑戰有待突破,例如:


1工作及家事已讓我們精疲力竭,何來時間教孩子?


我的經驗是化整為零,所謂學習是先學而後習,所以我把教學分成學與習,譬如數學在餐桌上是學重要公式及解題觀念,在車上則是復習及驗收,我們孩子的乘法、除法、心算,都是在車上、機車上、散步間練出來的,除此哥哥可以幫忙驗收妹妹的數學,教妹妹九九乘法,例如國語陌生的重要字辭我們會寫在卡片上,兩兄弟互相驗收直到學會為止,至於家事則邀請孩子分擔,像洗碗、地、照顧弟弟,他們都勝任得讓我們感動不已,所以,我們就有足夠的時間做在家教育。


2孩子的升學問題怎麼辦?


關於這個問題,首先我們需要澄清孩子未來想走什麼樣的路,基本上一共有三種選擇:()走學歷路線:努力用功參加基測,以求升上名校;()是走證照路線:譬如廚師、工、書、理財證照等;()則是憑著實力走出一條路:例如紅面棋王周俊勳、漫畫大師蔡志忠、超級營業員等。無論是哪一個選項,我覺得最重要的是孩子的意見,畢竟未來是他自己要走的,所以我門是否做在家教育,每年都會再次詢問孩子的意見,有人以為孩子年幼無知做不得主,我卻以為如果父母將自己對環境的焦慮,或對自己的無價值感轉嫁給小孩,是一件極不合理而且殘忍的事情,當孩子不是做自己而是為他人而活,已經注定他會不快樂一輩子,或許它可以過好的生活,但是他失去好好過生活的權利,因為那不是他要的生活,或許在自我探索期間孩子會跌跌撞撞,那又有何不可?畢竟錯誤與挫折也是生命的養分,每個人的人生劇本是各有不同,有人一路順遂,有人則是峰迴路轉,高潮迭起,我們不是這場戲的導演,我們只是劇務、眾、敲鑼打鼓的人。所以當孩子選定他的路,每天讀什麼、讀幾小時,已不言可喻,當然孩子的志向會變,但是又何妨,當年我們還不是一變再變,甚者糊里糊塗步入中年。


3在家教育的孩子在職場上是否有競爭力?


父母往往擔心孩子未來會餓著了。其實如果我們靜心想一想:一個人如果做他喜歡的工作,他就比別人有更高的動力及成就動機,如果是做他所擅長的工作,自然做起來得心應手。我常講鱷魚與熊打架的故事,我問孩子誰比較厲害,結果他們都說出了正確答案,在水裡鱷魚會贏,在陸上熊會贏,由此可見競爭力是來自於做自己喜歡的事,做自己擅長的事,重要的是孩子能夠認識自己。對於帶孩子去做腦皮質測試我深不以為然,因為如果我們關心孩子,常與孩子互動,每個孩子的個性,長項短處應該都可如數家珍,而父母的責任就是協助孩子認識自己。


4在家教育是溫室教育,孩子如何適應詭譎多變的社會?


適應力是來自於我們選擇開放,及願意重新學習,我看到許多軍職轉業的優秀企業戰士,他們並沒有適應不良,很快的他們可以用企業用語與你侃侃而談,甚者將軍中所學軍事管理及戰略運用在工作上,當然也有適應不良,誤以為東混西混可以一帆風順,所以我鼓勵孩子接觸多元文化,甚者各樣的訊息,重要的是我們能否陪他一起對話,一起探討,我期待我的孩子會把別人帶好,而不是被其他的孩子帶壞,除此我與內人也相信我們對孩子的影響力大過外界,因為我們與孩子有緊密的聯結。還記得小時候他們也曾經被排擠過,他們難過得回家哭訴,然而父母的接納與支持,讓他們有勇氣走過生命晦暗苦澀的一段,那些都只是生命的插曲,而不是生命的全部,當孩子遇到此類的問題,往往父母的反應比孩子激烈,當孩子已不以為意,大人卻還耿耿在懷,讓人搞不清楚究竟是誰受傷了。


     學校的班級就是最典型的多元文化縮影,在家絕少機會接觸到這麼多奇奇怪怪的人,如何培養群性及人際能力,我以為建立孩子的自信是首務,因為自卑及自大將不斷製造人際衝突,而建立自信最好的方式就是愛、肯定、尊重與信賴,當孩子有高度的自我價值感自然有自信,至於如何處理人際衝突?從小我們即開始培養他們清楚表達需要,如何與別人協調溝通,父母的示範應是最好的教導吧;如果父母還學不會在愛心裏說誠實話,反過來常常彼此指責、互相操控,我們又如何期待孩子懂得與各式各樣的人相處?有的也只是虛偽諂媚、彼此爭戰的方式。


5基礎教育應該專還是博?太早走專才教育合適嗎?


其實這個社會是由四種人組合而成,有人既專又博,我們稱之為大師,有人只博不專,是典型的整合協調人才,有人則只專不博,這是典型的專技人才,有人既不專又不博,這是樂天知命的人,每個孩子在小時已開始顯露特有的器質,有的多才多藝、有的鍾情一藝、有的平庸無奇,所以教育的方法應適性而教,有些適合走專才教育,有些適合走通才教育,當然人是會變的,有的又從專才走向多才,有的則從通才走向專才,父母需要隨著孩子成長做各種調整,其中尤要避免的是天才父母心態,過於期待自己的孩子是天才,而誤用專才教育,讓孩子失去了生活能力,所以我們在孩子的生活智能部份相當重視,我們嘗試讓孩子自己坐車,買東西,退貨,舉凡生活的基本能力都讓其嘗試。


     在家教育是父母與孩子一同成長,往往父母遇到挫折,會先思考如何改變孩子,而不是反求諸己,先看看自己哪裡需要調整,我以為父母應先求自己的靈命成長,再求孩子的靈命成長,如果注意力大部分在孩子身上,可能就已走入歧路,在多次與孩子的互動中,我發現自己的成長空間,譬如我期待孩子犯錯時勇於認錯,力求改過,而不是露出惶恐的眼神看著我,從孩子惶恐的眼神,我看到自己嚴厲的神情,我期待自己未來在孩子犯錯時,我可以用充滿接納的手拍拍他的背,很溫柔的說:「沒關係,下次不要這樣。」其實教養孩子不是人生的唯一目的,我們也只藉著過程遇見自己,與神和好,去發掘人生的真善美聖,原來家就是我在世的天堂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牛爸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