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這隻就是以理帶上山埋葬的螽斯)


 


 


約一個月前,以理在野外抓了一種螽斯,真正名字可能是台灣騷斯,但不確定,因為會發出聲音,以理就把它帶回家養,每天餵以果皮殘屑,不過就在昨天,這隻螽斯死掉了,以理很傷心,昨天就跟媽媽談好,今早要和妹妹爬山,順便帶這隻螽斯去山上埋葬。


 


注重效率的媽媽,今早規畫行程後,決定前往圖書館附近的小山,下山時可以順便到圖書館借還書,不過以理另有屬意之處,媽媽正準備說服他時,我想想以理對埋葬地點的堅持,一定有他的道理,於是我說,那由我陪兩個小朋友去爬山兼埋葬騷斯好了。


 


於是以理、以琳兩人就帶著家中已凋謝的五支百合花梗及凋謝百合花邁步上山了,我跑到前方拍照,以理突然說,爸爸,你不可以寫在部落格喔。我問為甚麼?以理說,就是不要寫麻,以理不善言辭,也不知如何表達心中感受,當爸媽的任務,應該可以引導他釐清自己的感受,所以我就猜說,是不是「怕讓人知道你把螽斯帶回家養,結果卻養死了。」他想了一下說「對,但只是一點點,不是最主要的。」這就難倒我了,我繼續猜了兩個答案,他都說不是,最後我說「是不是不想讓別人知道你很難過。」他終於點頭說是。


 


我跟他說,難過的情緒表達出來並沒有關係,也不會丟臉,而且表達出來,反而有助於情緒會比較容易快樂起來呢,最後,他終於也同意我寫在部落格上面。


 


我問以理打算把螽斯葬在哪裡呀?他說Berry山的山頂,我一聽愣住了,Berry山比文化大學還高,從我們家爬上去大概要兩個小時,沿路有許多密生林,我們三個人都穿短褲,實在不怎麼適合爬那哩,沿路我看到一些地方就跟他說,「要不要葬這裡?」他總有各種理由否決,例如「這是路邊不好」、「這裡味道不好」、「這裡以後可能會被封起來」,我心中哀嘆,只盼他會臨時更改主意。


 


果然爬近半個小時,準備正式進入山林之中時,旁邊還有一條產業道路,妹妹突然說,哥哥,我們走另外一條好了,以理竟然也同意了,哈,我終於如釋重負,可是此時我兩隻腳已經被蚊子叮得四處紅包了。


 



(半路以理抓到一隻螳螂,玩了一下)


 


邊走邊玩,產業道路邊還有無人看守的水果攤,旁邊放著一個鎖起來但有鑽洞的工具箱,登山客可自由的拿走水果,並把金錢放入工具箱中,這真是台北地區難得看到的景象。過去牛媽也買過一次,這次小朋友也要我買,不過我以「非急需」拒絕了孩子的要求。


 


我們最後來到一處台地,以理決定葬在此處,就開始挖洞,以琳則去撿了一些竹子來,準備布置靈堂用,隨後兩人把螽斯放進洞中,再把土蓋起來,我問以理說,需要唱告別詩歌嗎?他很難為情的說,不要啦,我不要別人聽見。於是我決定不再多言,到旁邊看書,讓兩個小朋友自己安排螽斯的葬禮。


 


小朋友搞了約二十分鐘,突然以理跑了下來,準備爬上路邊石牆,原來他們看到一隻鍬形蟲飛到石牆上,不過以理爬不太上去,趕緊叫以琳帶著長竹竿支援,最後總算爬上順利抓到那隻「紅圓翅鍬形蟲」,叫我來拍照後,再把玩幾下後才放生。


 



 


我跟著小朋友爬上土堆,發現螽斯的靈堂已經布置得差不多了,以理在墓穴上用一根竹子彎成拱門樣,拱門後方是五株從家裡帶上山的百合花梗,四周地面再用竹子圍成一個四方形,然後在做一個立體的前門與後門,以理還在旁邊的地上寫著大大的「平安」兩個字,以琳則從竹林中穿進穿出的搬運竹子。


 



 


 


 



 



 



 



 


 



 


 


 


 


 


由於我還有事,很快催促他們下山,途中三個人輪流背誦唐詩,以理背了一首杜甫的「贈衛八處士」,讓我感觸良多,那是我很喜歡的一首古詩,特別是在年長後更覺其韻味;


人生不相見 動如參與商 今夕復何夕 共此燈燭光
少壯能幾時 鬢髮各已蒼 訪舊半為鬼 驚呼熱中腸
焉知二十載 重上君子堂 昔別君未婚 兒女忽成行
怡然敬父執 問我來何方 問答未及已 驅兒羅酒漿
夜雨剪春韭 新炊間黃梁 主稱會面難 一舉累十觴
十觴亦不醉 感子故意長 明日隔山岳 世事兩茫茫


 


我不知道,像以理這麼小的年紀,背這樣的古詩,會有什麼感覺,但對於我,這首詩真是寫到我心裡深處,只是在年少輕狂後,我已不再用酒來凸顯所謂的氣氛,更相信「生有時、死有時、聚有時、別有時」,順著路自然的走下去,離別、相聚都只是人生中的一個小插曲,無須給予太多的迷念與感觸。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牛爸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