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和好朋友英駒一家一起參加這項活動)




6/6(六)一大早,我們全家參加一場由張文亮老師解說的「觀賞毛蟹生態」活動,從台大搭遊覽車前往北海岸某溪流,學養豐富的張老師,談起動植物生動無比,全車人都聽得一愣一愣,例如經過淡水附近時,他說每年烏魚都會從北方迴游到台灣海域,荷蘭時代時,烏魚數量多到漁民駕船出海不用下網,只要用力敲擊物品發出巨響,烏魚就會嚇得跳出水面,甚至跳到小船上來。這麼誇張,聽起來很難相信。


 


不過別說是400年前,我最近剛看過一段國外拍攝的影片,河中的魚真的是多到自己跳上小船,沒幾分鐘,就有數十條魚,讓人可以想像當年台灣烏魚的盛況。(只是不會上傳影片,研究中)。


 


張老師說,當時荷蘭人為了控制捕魚數量,每艘小船出海都要插旗,荷蘭人只要數旗子數量,就大約可估算捕烏魚的數量,以免濫捕。


 


我這一年多來接觸海釣,才發現台灣海洋生態其實已經破壞的很嚴重,一名老釣友說,數十年前,濱海公路還沒通時,到東北角釣魚得翻山越嶺,但隨便釣都有560公分的大魚;還有名釣友說,約二十年前,在金山核二,餌只要不小心垂到海中,莫名其妙就有魚上鉤。但現在的東北角及核二,很多釣友常常釣了一整天,連半隻稍微像樣的魚也沒有。


 


漁源枯竭的原因,主要是國內漁船不僅在岸邊捕魚,而且大小通吃,漁獲量也就一年比一年少。(根據規定,漁船不得在三海浬內捕魚,但現在只要在東北角隨便一看,幾乎處處漁船在岸邊捕魚)。


 


另一個原因則是海洋生態破壞嚴重,只要是釣客聚集地,莫不垃圾滿地、臭氣沖天,而這些垃圾最後都被海洋吸收。這是看得見的,至於看不見的海底就更可怕了,各種廢棄魚網、垃圾充斥在海底。魚類生活環境越來越差,當然就不願多做停留了。


 


而我們正要去觀察的毛蟹,同樣遭到生態環境破壞的威脅,數量大不如前。台灣毛蟹有兩種,一種是「日本絨毛蟹」(出沒日本、台灣等河流),另一種是「台灣絨毛蟹」,多出現在台灣東部,宜蘭縣南澳鄉出名的毛蟹就是這一種。而我們今天要去觀察的毛蟹,即是「日本絨毛蟹」。我們常聽到的「大匣蟹」,則是產於中國大陸的一種毛蟹。


 




(毛蟹身上、角上長了很多絨毛,故名毛蟹)


 


 


(以下引用網路)毛蟹和生存於河川裡的鰻魚一樣,須下海產卵。每年在初夏或秋末 ( 因種而異 ) ,當兩性成熟而交配後,母蟹就開始長途跋涉,從溪川的住家向江河遷移,然後在河底順著水流往鹽度較高的河口爬,到達鹽度高至千分之三十左右的海水後,母蟹就停止遷移。過幾天後,她就從頭胸部腹面的左、右兩個生殖孔擠出高達九十萬粒的授精卵,黏在她的腹節附屬肢上予以保護,並且還經常搖擺腹節於水中,好讓卵內的胚胎在發育期間有足夠的氧氣。下海的親蟹個體,於海中完成生殖大事後,幾乎悉數死亡。


 


大約兩個禮拜後,這些卵就孵出水蚤幼虫,牠們馬上離開母蟹,在海水中營浮游生活,水蚤幼虫脫五次殼後就長成大眼幼虫,然後下沉至海底,蛻變成幼蟹而進入底棲生活。下海底後不久,這些幼蟹就開始尋找河口,找到了,就逆流而上以爬回溪川的老家。


 


過一年而長大成熟時,牠們就交配而重演上述的生活史。這種洄游於兩個不同環境的生活史,在水產脊椎動物界 ( 也就是魚類 ) 並不稀奇,但是在毛蟹所屬的無脊椎動物中,尚屬罕見。因此,毛蟹的一生,是藏有相當複雜又奇妙的學問,值得動物學家從事多方面的探討與研究。


 


台灣的毛蟹在繁殖期前的降海洄游階段被補捉的量最多,近年且因棲息環境被開發、破壞,河水污染,加上人們缺乏保育觀念,濫捕、獵食,導致資源漸減。尤其是毛蟹幼苗經過海洋大搖籃的撫育之後,邁向溯溪之旅的起步點河口,水質的好壞成為掌控族群存續的關鍵,而真正掌控這一關鍵的,其實正是我們人類。


 


而我們今天要去看的,就是小毛蟹怎麼溯溪回到河流上游呢?近年相關單位不但蓋了很多魚梯,我們去的這條溪更是蓋了一些蟹梯(我猜,魚梯和蟹梯應該可以共用吧),而且依年代先後分成五代。


 


 


第一代蟹梯,毛蟹被垂直落差很大的攔水椻擋住,只能從旁邊設法爬行。↓



 


 


 


第二代蟹梯,原本垂直落差的水道,已改為傾斜較平坦的水道,毛蟹較容易爬得上來。↓



 


 


 


第三代蟹梯,就是一般常見的魚梯,魚蟹須做Ζ字型、在石頭背面躲避急流,伺機上溯。↓



 


 


 


 


第四代蟹梯:分為魚骨型和格板型,張老師說,學生研究時,在


隔板型的蟹梯上抓到的毛蟹最多。↓



 



 


 


 


第五代蟹梯:就在兩種第四代蟹梯的右邊,長得這幅模樣,看似不規則,卻有很多地方讓毛蟹避開流水上溯。↓



 


 


 


此行,除了張老師帶了兩隻讓我們觀察的研究用毛蟹,約三十名成員只抓到一隻毛蟹(因為毛蟹大多是晚上出沒),剛好就是以理抓到的,以理從小抓這些生物,經驗豐富,只見他翻開石頭,抓到一隻剛蛻殼的毛蟹,身上還軟軟的。不過那也是老師助理幫大家擋住蟹梯上面的流水,以理才有辦法抓到。


毛蟹雖然只抓到一隻,不過大家摸蛤摸得很高興,有田蛤、鋼盔蛤還有罕見的干貝蛤,所謂「摸蛤兼洗褲」,原來是這幅模樣。↓



 


很有趣的一天


(大家都在專心聽老師解說,只有以理自己在翻石頭找生物)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牛爸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