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為期10週的「親子遊戲輔導團體」今天結束,中午離開團體諮商室時,有那麼一點失落,因為在上課期間,教養上無論碰到甚麼問題、挫折,總覺得還有老師及一群同學可以幫忙解決、給予建議,如今課程結束,有種得離巢獨立求生的感覺。


 


10週來,我個人改變最明顯的,應該就是同理孩子的想法增強了,也比較能多一點接納孩子的現況,這種轉變說來容易,真正要做到卻需要長期的練習,感謝帶領團體老師的指導,同學的分享更不時讓我看到自己的盲點。在別人看來,這樣的改變或許微不足道,但我清楚,所有的改變都是從細微的變化開始,我更相信,只要我持之以恆的練習,親子關係一定會更好的。


 


此外,「要改變孩子,得先改變自己」也是10堂課中最深的感受之一,雖然課堂上學得是「如何訓練孩子」,歸根究底,關鍵卻在於父母有沒辦法好好訓練自己,只有自己做到了,孩子才比較有可能訓練得起來。


 


課程最後,老師要我們寫下對孩子「一生的承諾」與「未來一個月的承諾」,在一生承諾裡,我寫下「接納孩子的一切」、「提醒自己時常同理孩子、鼓勵孩子」、「發脾氣前先溝通」,事後我還補一項「用神的眼光來看孩子」。至於未來一個月的承諾,我寫下「至少同理、鼓勵孩子一次」、「至少為孩子禱告一次」。我的目標訂得很低,希望自己做得到。


 


10堂課中,印象最深的其實是帶領團體的老師,她的言語、態度、看法,無一不從正面、積極、鼓勵的角度思考,無論同學多麼沮喪,她總是可以看到正面、值得鼓勵之處,這樣看事情的方法及人生態度,讓我和其他同學都非常驚訝。她則說,這些不是天生的,但可以靠著長期訓練慢慢改變,她也是一直練習、練習,最近幾年才慢慢有了這樣的「模式」。


 


我記得小說「未央歌」中有一段對「小童」的敘述(大意如下):「多年之後,想起小童這個人,你不會想到從他那裡得到甚麼好處?或是他成就甚麼大事?卻只是感受到他的磊落與真誠,對生命的積極與向上,好像想到他,你就會被他感染,自己也有那樣正面的特質,足以面對艱困的挑戰。」


 


我想,這位授課老師給我的感覺大概就是如此,每當我對孩子的負面行為沮喪不已時,當我想到上課時她的笑容與態度,我彷彿又可以重新得力,再去面對困難。


 


 


很希望,自己的小孩長大後,想到他的爸爸、媽媽,也能夠有這種感覺…

 


我想,教養小孩要怎樣才算成功呢?做大事、當大官、賺大錢或許為人所羨,但不一定能得到尊重,反之,如果跟一個人相處,即可以從他身上感受到那種樂觀、真誠、磊落的正面特質,甚至激勵你也趨近那個方向,無意識中帶給你奮鬥的力量,這樣的一個人,是不是更加成功?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牛爸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