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增強孩子自信的方法之一,就是讓他從困難中嚐到克服困難的快樂,對自己產生信心。


 


 


孩子越大,自己的意見越來越多,不再是父母說甚麼就照著做,這種自我意識的形成是成長過程中的必經之路,但是,孩子畢竟還小,選擇、喜惡都不一定正確,家長必須隨時教導、引導小孩,當父母和小孩立場截然相異時,家長是要尊重孩子的選擇,還是要改變小孩的想法,兩者分寸的拿捏,在在都考驗父母的智慧。


 


 


以理雖然喜歡魚、蝦、蟹等水中生物,但卻有點怕水,洗澡時只要把水淋到他頭上、眼睛就呱呱大叫,相較妹妹以琳洗澡時的任你澆淋,以理實在有點小題大做,也讓人懷疑,難怪連怕水、不怕水等都是天生的?


 


 


去年夏天我開始教以理、以琳游泳,第一課就是水中憋氣,兩人剛開始雖都有點害怕,但還是勇敢的將頭埋入水中,也不知如何,兩人都嗆到,之後再嘗試幾次,以理再度嗆到,之後就只想玩水,再也不願學游泳了,任我多次鼓勵,他再也不願把頭埋進水中學習閉氣了。


 


 


我想,自己的游泳是亂學來的,可能是教法不當,讓孩子有了懼怕之心,於是今年暑假前,我幫以理報名附近國小的「暑期泳訓班」,兩週1400元,以理得知後很排斥,說他不想去上游泳課,他很害怕再嗆到;媽媽也勸我說,可能孩子還沒準備好,是不是明年再學。不過我的態度很堅定,告訴以理錢都已經繳了,一定要去學的,而且跟他說,泳訓班的老師很會教,不像爸爸不會教,他一定可以學得很好,但他還是常常說不想去。


 


 


泳訓班第一天,我帶以理、以琳到泳池,在旁邊陪他,發現他是初級班裡十幾個小孩中,少數不敢將頭埋進去水中的其中一個;第二天載他去泳池就繞跑了,時間到再去接他,沒想到游泳老師對我說,以理已經敢埋入水中了。


 


當天課程結束,以理回到家後,馬上叫「媽媽」、「媽媽」,然後到浴室將臉盆盛滿水,頭埋進去閉氣,我算了13秒才起來,他隨即再度埋入水中閉氣,連續兩、三次,我感受得到他的興奮,因為他克服了恐懼,學會了閉氣,如今他幾乎已經學會換氣,游起來有模有樣。我也慶幸當初堅持他去學游泳。


 


可是,並不是每一件我所期待他去做的事情,都有如此完美的結局,例如部落格前文提到的「沈重的足球課」,我認為從踢足球中可以學到團體合作的精神及參與球隊的榮譽感,因此幾乎有一年的時間我常帶他去踢球,但他就是沒有興趣,去踢球好像只是應付我的要求,最後我只好放棄。


 


小朋友需要尊重,但受限年齡與智識,許多時候也需要父母的介入,其中分野在那裡?我一邊寫,一邊省思,列出以下想法,和大家一起討論


 


 


一、哪些事情必須完全尊重?哪些事情父母必須介入?雖然因時空、事件甚至小孩個性差異,而有不同的處理方式,但我想,如果他的排斥是因為「碰到困難」,那麼似乎可以多加鼓勵,甚至陪伴他,讓他有機會克服困難,培養信心;但如果孩子的排斥是因為「沒有興趣」,那麼父母可能得讓步。


 


二、眼光放至數十年後,如果小孩不做這件事也不會有太大關係,對他一生也不會有很大影響,或是不做這件事,卻可以用其它方式替代的話,選擇尊重孩子是比較好的作法。例如以理對踢足球沒有興趣,我應該可以找到另一種可以培養互助合作團體意識的運動,不是非足球不可。


 


三,在孩子決定前,應該盡量跟孩子深談,讓他有足夠的資訊參考,如果先前已承諾要尊重他的選擇,不論孩子選擇甚麽,父母都必須守住承諾。


 


 


四,當孩子因為害怕或困難不願去做某件事時,僅管那事不重要,父母仍可以鼓勵孩子去嘗試,因為增強孩子自信的方法之一,就是讓他從困難中嚐到克服困難的快樂,對自己產生信心。


 


五、即使父母決定介入孩子的選擇,改變孩子的想法,手段上仍有許多技巧,例如孩子喜歡畫畫,但每次畫都長達兩個小時,對眼睛不好,跟他講又不聽,除了強迫休息外,也可以用各種方式,例如他最喜歡的食物,或一起外出購物,把孩子從畫畫中吸引過來,又例如以理不想學游泳,我跟他説錢繳了耶,他擔心爸媽損失,只好勉為其難去學了。


 



再者,儘管覺得學游泳是必須的,很好的,因此半強迫孩子去學,以理克服恐懼,當然是最好的結局,但不能以結果推論我當初的堅持是對的,因為如果他去學了兩週,卻依然提不起興趣,或甚至恐懼感更深,那我的堅持是不是罪魁禍首呢?


 


學游泳這件事我之所以堅持,是因為知道以理排斥的原因是恐懼,我覺得可以透過泳訓班來除去他的恐懼。否則這件事和踢足球又有甚麼分別呢?


 


 


六、不過最重要的應該是平時就培養良好的親子關係,需要溝通、討論、鼓勵時,親子感情間才有堅實的基礎。



 



其實我的想法還很模糊,希望大家可以一起討論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牛爸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